2013年7月27日
藏教的觀行即~五停心 (教觀綱宗 蕅益大師)
藏教的觀行即~五停心 (教觀綱宗 蕅益大師)
觀行即者,一五停心,二別相念,三總相念,外凡資糧位也。五停心者,一多貪眾生不淨觀,二多瞋眾生慈悲觀,三多散眾生數息觀,四愚癡眾生因緣觀,五多障眾生念佛觀。以此五法為方便,調停其心,令堪修念處,故名停心也。
------------
天台心鑰 聖嚴法師
「多貪眾生」:
依據《釋禪波羅蜜次第法門》,即是《禪門修證》卷四所說,貪欲分為三類:
(1)外貪欲者,修行人於修禪定之時,貪欲心起,男子即緣女人,女人即緣男子,取其色貌姿容,威儀言語,煩惱心生,念念不停,此是外貪婬結使相發。
(2)內外貪欲者,修行人於修定之時,欲心發動,或向外緣男女身相、色貌、威儀、姿態、言語,或亦自緣己身形貌,摩頭拭頸,念念染著,起諸貪愛,障諸禪定。
(3)遍一切處貪欲者,修行人除了愛著前面的兩類貪欲境,並於一切五塵境界,一切資生之物,例如田園、屋宅、衣服、飲食等,皆起貪愛,不能禪定。有此三類貪欲,宜令修不淨觀。
「多瞋眾生」:
依據《禪門修證》卷四所說,瞋恚相發,亦有三類:
(1)違理瞋恚者,修行人於習禪定時,瞋覺熾然而起,不問自己有理無理,不問他人有犯無犯,無事起瞋,是為無理邪瞋。
(2)順理正瞋者,修行人於修定之時,實有外人前來觸惱,以此為緣,生起瞋覺,相續不息。
(3)諍論瞋者,修行人於習禪定之時,執著自己所解為是,他人的所行所說皆非,既對他人所說,不順己意,覺惱心起;
有一些修行人,對於財物尚可不太介意,遇到見解與自己不同時,便起大瞋怒。有此三類瞋恚,宜令修慈悲觀。
「多散眾生」:
依《禪門修證》卷四所說,稱為覺觀發相,亦有三類:
(1)明利心中覺觀發者,修行人因過去不深種善根,於修定時,都不發該書卷三所說的種種善法,僅有覺觀攀緣,念念不住。有時緣貪,有時緣瞋,有時緣癡;而所緣之事,分明了了。如是雖經年累月,而不發諸禪定。
(2)半明半昏心中覺觀發者,若修行人於攝念之時,雖然覺觀煩惱,念念不住,但隨所緣時,心中有時明利,有時沈昏。明利則覺觀攀緣,思想不住;沈昏則無記發呆,無所覺了。
(3)一向沈昏心中覺觀者,修行人於修定之時,雖心昏闇,似如睡眠,而於昏昏之中,仍切切攀緣,覺觀不住。有此三類覺觀散亂心者,宜令修數息觀。
「愚癡眾生」:
依《禪門修證》卷四所說,愚癡相發,亦有三類:
(1)計常計斷愚癡者,修行人於修定中,忽爾發邪思惟,作如是念言:究竟是過去的我及諸法為滅而有呢?還是現在的我及諸法為不滅而有呢?如此推尋三世之中,若謂滅而有,即墮斷見,若謂不滅而有,即墮常見。這般的用心辯解,能障正定出世之法。
(2)計有計無愚癡者,修行人於習禪定之時,忽爾分別,思惟覺觀,謂我及五蘊等諸法,是一定有呢?是一定無呢?乃至是非有非無呢?這般用心推辯,即障礙正定。
(3)計世性愚癡者,修行人於修定之時,忽作是念,由有微塵,所以即有實法,有實法即有四大,有四大即有假名眾生及諸世界,如此思惟,念念不住,能問能答,高心自舉,以是因緣,不得發諸禪定,縱然得禪定,亦墮邪定聚。有此三類愚癡,宜令修因緣觀。
「多障眾生」:
依《禪門修證》卷四所說,稱此為惡業障道相發,亦有三類:
(1)沈昏闇蔽障者,修行人於修定之時,沈昏闇睡,無記發呆,無所別知,障諸禪定,不得開發。
(2)惡念思惟障者,修行人欲修定時,惡念心生,或念欲作十惡、四重、五逆、毀禁、還俗等事,無時暫停,因是障諸禪定,不得開發。
(3)境界逼迫障者,行人於修定之時,身或猝痛,或見外境,或見無頭、無手、無足、無眼等,或見衣破、或覺陷入於地,或見火來燒、高崖墮落、二山隔障、有羅剎虎狼來襲等。有此三類惡業障,宜令修念佛觀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