網頁

2013年10月27日

直覺和佛性的差別在哪裡?


直覺和佛性的差別在哪裡?
鄭振煌教授

問:
 直覺和佛性的差別在哪裡?

答:
 「法塵」是前塵落謝的影子。過去曾經經驗過的,尤其是身、語、意所造作的一切留下了影子在阿賴耶識中,一留下影子在阿賴耶識就變成以後不管是五俱意識所產生的法塵,或是獨頭意識所產生的法塵都來自阿賴耶識前塵落謝的影子,這就是直覺的東西,但直覺並不是佛性。

    當我們還沒有修行成功還沒有淨化我們的八識為四種智慧之前,我們的直覺完全是前塵落謝的影子,因此還是有限的經驗,有限的經驗並不是說沒有那回事,而是說我們很可能會以有限的經驗當成全體的真理。

    經典上也有這個例子,如果說天生就是看不見的人,有人告訴他「雪」什麼東西、雪的顏色。如果他眼睛看不見,白雪就像棉花,想像不出來,好像太陽光,他也想像不出來,跟他說下雪白色好像棉花,他用手去摸棉花,就會知道。跟他說下雪,而白雪就像太陽光那樣子的白,他直接到太陽下感受,太陽光會給我熱,有熱的感覺,就誤以為白色是熱的。又好像經中所說的瞎子摸象,摸到大腿,大腿只是象的一部份,卻把大腿當成一頭大象。大象是什麼?像柱子一樣,這叫「直覺」,直覺還是染污的,還是有限的。我們過去經驗前塵落謝的影子,只不過直覺沒有第六識在起貪、瞋、痴的作用。他是很快速的從阿賴耶識「啵」浮現在第六識中。如果經過第一次思考,那時第六識就會加進末那識我執的作用在裏頭。

    佛性,是智慧的心,了知ㄧ切萬法真實相的智慧。那種智慧了知一切皆是畢竟空性:桌子是色法,是空;聲音是聲塵,因緣所生也是空,五蘊色、受、想、行、識皆是空,了知ㄧ切皆空,不再以分別心來說,桌子是實有,聲音是實有,但並不是說一個智慧者他沒有看到桌子的存在,沒有聽到聲音的存在,不是的,他還是用佛性去聽聲音,只是不會去執著,不會去分別。

    在接觸一切對境的時候,立刻覺照它是緣起性空,因而不會起貪瞋痴慢疑的作用,也就是煩惱心不會生起,當下如是!如是!看到桌子知道它是種因緣所生,無自性空、無常,立刻就知道。因此,就不會產生愛恨之心,那就是佛性。佛性是清淨的,而直覺來自於阿賴耶識中過去的經驗前塵影子。

本文錄自:直覺和佛性的差別在哪裡?


私按:
蕅益大師的著作中,有頗多〔妄認四大為自身相。六塵緣影為自心相。〕的開示,這是一般人與修行中人起初常犯的錯誤。(妄執之自身相與自心相。)
在未能如實契入佛性本自清淨前,確實無法不誤認六塵緣影為自心相,而文中之法塵(前塵落謝的影子),也是六塵之一,因此連直覺所生之心也不是自心。
在深入思惟觀察中,蕅益大師簡單提供了一個方向:

  靈峰宗論 示六度
眾生無始來。不知一切惟心。妄計六塵緣影為自心相。故佛頂約七處徵之。中論約四性推之。智者約四運觀之。無非破緣影妄計而已。但不執緣影。則現前介爾一念。本自離過絕非。清淨周徧。百界千如。海印炳現矣。欲破緣影妄執。或就七處徧徵。或就四性橫簡。或就四運豎破。皆可。隨病服藥。法無一定。思而修之。存乎其人。

名詞:
佛頂:楞嚴經(七處徵心)
四性推之:即四性推檢(不自、不他、不共、不無因)
智者:智者大師
四運:具云四運心。凡人之起念,有四位:一未念,例如人之念松,雖未起松念,然後必起之之位也。二欲念,將起松念之位也。三正念,正起松念之位也。四念已,念松既已之位也。此四位名四運者,以未念,欲念,正念,念已,念念相續而運行故也。就此四運心之一而推撿四句,有泯亡一切起念之觀法,是曰四性推撿。一曰四性觀。見止觀二之三。 (錄自丁福保佛學辭典)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