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8月18日
〈境由心現 心逐念成〉 智諭老和尚
【煩惱止息.身心輕安】
所以念佛人,一天二六時要心不散亂,不起貪瞋癡。不管他好事來壞事來,成來敗來,苦來樂來,忙來閒來,心中總是求生西方,稱念彌陀。須知流落娑婆,總是千古過客,又何必計較其他?
時時觀照,心有煩惱便趕緊念佛,這便是照的功夫。一稱念佛,煩惱便止息,這便是寂的功夫。有煩惱時,知道念佛令煩惱止息,所以「彼國眾生無有眾苦」。煩惱止息,身心輕安,所以「彼國眾生但受諸樂」。
~智諭老和尚《佛七講話 第一集》七十年 第一期 第二天〈境由心現心逐念成〉
【念阿彌陀佛,歸一實佛乘】
散亂與昏沈,害人最深。心散亂便落六道,心昏沈便空過時日。著實講來,聲聞緣覺菩薩三乘,都有微細的散亂,唯有一佛乘才算究竟。所以《法華經》說門外三車,不過是循順幼子嬉戲之心,因勢誘導而已。及至出到門外,唯一大白牛車。大白牛車,便是喻一佛乘。而念阿彌陀佛,便是歸向一實佛乘。
~智諭老和尚《佛七講話 第一集》七十年 第一期 第二天〈境由心現心逐念成〉
【念佛法門.轉凡成聖】
我們要以彌陀聖號對治,令心不取境。要時刻觀察,若發覺心取境,立刻提起佛號對治。總使心中不下雜種子,祇下西方的種子。時時警覺自己,若下惡種子,當然要下三塗。縱然不下惡種子,就算人天的種子,也不出娑婆,不了生死。如果你心中儘下娑婆的種子,而口中說要往生西方,那真是南轅北轍了。
所以要注意心不取境。如能完全作到,可預小聖之流。進一步若能令境不礙心,那便是大乘根機了。所以念佛法門,實是轉凡成聖的樞機。
~智諭老和尚《佛七講話 第一集》七十年 第一期 第二天〈境由心現心逐念成〉
【心不取境.境不礙心】
調心必須作到心不取境,境不礙心。但是心不取境易,境不礙心難。境不礙心,換言之,便是對境不起心。
因為僅僅作到心不取境,還不夠。有時心不取境,是因為緣缺力弱的關係,如果境緣現前,便難以自持了。譬如好喝的人,酒未現前,要不喝還容易。如果酒在面前,想不喝便難了。因為緣現力強,若能對境不起,才是真功夫。
~智諭老和尚《佛七講話 第一集》七十年 第一期 第二天〈境由心現心逐念成〉
【調心.簡擇】
談到調心,要知道簡擇。簡是簡別,擇是選擇。簡單說,便是要簡別凡情障礙,選擇清淨聖道。
有的人念佛,求人天福報;有的人求神通,乃至信扶乩跳神等江湖勾當,不知道這都是清淨聖道的障礙。
如果你不知如何簡擇,我告訴你一個最方便的辦法,祇要一心信願念阿彌陀佛,把一切雜念排除淨盡,不讓其他的種子發芽,祇求西方果報成熟。這樣久修事成,定得往生。甚至念佛念到真智發現,當生便可開大智慧。這就名為擇法覺分。
否則心中下一些亂七八糟的種子,那是很危險的。須知「有情來下種,因地果還生。」娑婆苦報,跑不掉你。
~智諭老和尚《佛七講話 第一集》七十年 第一期 第二天〈境由心現心逐念成〉
【耐心.堅忍.日久功深】
所以我們修淨土法門,要一心不亂地念佛。
但是我們的心,動亂無常,變化無端。它橫衝直撞,不聽你的約束。要想使它住於一緣,要想使它不亂,談何容易,尤其初學念佛的人,更是莫奈它何。
你不要怕,念佛就是要制伏這顆心。你要時常觀照,祇要發現它亂動,立刻高舉一聲佛號。彌陀聖號好像一條繩索,你要用這條繩索,牢牢地將你的心拴住。初初制伏它的時候,它總是不受約束,和你對抗,要掙斷這條繩索。你要耐心地、堅忍地用功。日久功深,它慢慢地便可調伏了。但絕不是短時間所能見效的,不知要經過幾年,那要看大家善根的深淺了。
~智諭老和尚《佛七講話 第一集》七十年 第一期 第二天〈境由心現心逐念成〉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