印光法師文鈔三編卷一(復葉玉甫居士書)
接手書。不勝感愧。光何人斯。敢當此說。然既命為說。不說則有過咎。
竊謂閣下欲匡時救世。而不能隨心。遂將此念放下。勉求自度。正宜以自己之學識。為同人之倡導。俾一切信佛法者。悉知三世因果。以至令一切不信佛法者。亦知三世因果。知因果報應。則自利自私之心。漸可消滅矣。
又世少善人。由於家庭無善教。而家庭之善教。母教最要。以人之幼時。日在母側。其熏陶性情者。母邊最多。是以女人以相夫教子為天職。使無賢女。何有賢妻賢母哉。由是言之。善教兒女。令知三世因果。實為平治天下正本清源之道。現在上海信佛之男女甚多。以閣下之學識名望。登高一呼。群相依仿。此風果能大行。世道自然太平。所謂正本清源。固在此而不在彼也。
閣下既不能即時挽回世道。何不期於十年二十年後之賢人蔚起乎。光常曰。因果者。世出世間聖人平治天下度脫眾生之大權也。又曰。教子為治天下之根本。而教女更為切要者。以今之專事武力。不顧道義之或官或匪。皆由最初未受賢父母因果報應之善教而致然也。使幼時得聞善教。即殺身亦不敢作此了無天日之慘酷事矣。其罪過實由其父母起。不專在彼本人。當今之世。若不提倡因果報應。生死輪迴等事理。而欲世道太平。雖佛菩薩聖賢同出於世。亦末如之何矣。是以光十年印安士全書。擬募數十萬。只得四萬。然現併木刻所印者。已有五萬四五千矣。現印大士頌。明後年印二十四史感應錄。皆欲人知因果耳。知因果。則不敢損人以利己。傷天而害理矣。世之強暴。語以道德仁義。或絕無動心處。語以因果報應。勿道即信。縱令不信。亦當惕然驚懼。閣下居位。不能即挽回狂瀾。何不現居士身。以此為未來之挽回計乎。以此度人。即以自度。何得遠適異國。訪未見之經。拜佛之遺蹟。以為自度乎。今之人多帶一分誇大氣派。如未弘法。先要求外國未譯之經。而本國已有之經。曾一一研究已極否。況佛經中義。得其一二。即可以上弘下化。況數千卷之多。尚不足用。而欲訪之於印度各國乎。凡此種提倡。光皆不以為然。其意皆出於好高務勝。見異思遷。以為我當出人頭地。若人云亦云。則不足為奇。有負我本領矣。以閣下之才論。當依光所說。其為利益大矣。否則擇一寂靜隱晦之處。力修淨業。將從前所得之學問文章。拋向東洋大海外。作自己原是一個無知無識之人。於不生分別心中。晝夜六時。專持一句洪名聖號。果能死盡偷心。當必親見本來面目。從茲高豎法幢。俾一切人同歸淨土法海。生為聖賢之徒。沒預蓮池之會。方可不負所學。為大丈夫真佛子矣。至於遠遊印度。不過開眼界擴知見而已。於生死分上。欲得自度。則在此而不在彼也。況道路遙遠。所費不貲。而閣下色力。亦不過健。受此奔馳勞碌。則所損甚多。所益甚少。光絕不贊成。今引一例。孔子謂孟公綽為趙魏老則優。不可以為滕薛大夫。光之兩說。乃為趙魏老也。印度之遊。乃為滕薛大夫也。閣下試詳察之。當不以光言為謬妄也。
大士頌。約於年內先印二千部。以送任印者先睹。然至今尚未排成一半。恐年內斷難開印矣。今附寄說明辦法一張。閱之自知。閣下四百圓。當得一千二百部書。祈示此書寄歸何處。或代為施送。以便遵循。二十四史感應錄。發起於南京魏梅蓀欲挽殺劫。光令將二十四史中因果事。大為搜輯。廣布於世。當有希望。因以彭希涑之錄寄去。令增廣之。彼遂以光言為然。大加搜輯。分門別類。復於每段之下。註明出某書幾帙幾卷幾頁。明年或可出書。當為大加提倡。令其廣布。以為將來人心世道之一助。想閣下當表同情為提倡焉。(此事魏未實行。但為許止淨編輯歷史感應統紀之緣起。請查印公統紀序自知所以。)
2007年5月11日
2007年5月7日
南無阿彌陀佛
印光法師文鈔三編卷一:復恒慚法師書二 (節錄)
(八)
問:
弟子無論居何地。清旦盥漱後。即披衣禮拜觀音大士。至精神困乏後。即就地趺坐持名。有時過於勞倦。坐即昏沈。或胡思亂想。間亦有身心暢適。坐半時許。如數分鐘之短者。亦有時手捻念珠。不覺從頭至尾三百餘顆之念珠。斯須即盡。心亦似知朗朗稱誦。但不甚明了焉爾。亦有時持咒。忽忘所持之咒。不覺糊裡糊塗念誦佛號。此等畢竟是何境界。尤望發引 。
答:
坐久不覺久。念久不覺久。此係心靜神凝所致。但不可以此為得。從茲努力做工夫。自可上進。若以此為得。則即此亦不得矣。況上進乎。
持咒昏沈念佛。念佛昏沈持咒。此係意識隨妄心正念轉變而現。初修者固多有此。若工夫有把持。庶可不致顛倒錯亂矣。然此顛倒錯亂。猶屬工夫所使。設無工夫。則並此糊裡糊塗之念亦不可得。況明白不錯乎。
般舟三昧。非今人所能行。汝作此說。其好高務勝耶。抑真為生死耶。如真為生死。當依凡夫通行之法。若博地凡夫。妄擬效過量聖人所行之法。則必至著魔退道。且請息此念。庶可得益耳。
光文鈔。意雖可取。文不足觀。蒙圓山岡野二開士欲為流通。實深慚愧。然菩薩為利眾生。即頭目髓腦尚肯捨。況光之蕪穢語言。蒙二大士提倡。俾一般初學。信仰淨宗。則光亦可仗彼二大士之功德。消除罪業。增長善根。得以往生西方。實為莫大之幸。
至於凡屬弘揚佛法之書。皆不得示有版權。若示則弘法之功德。不敵阻遏流通之罪過矣。
光冗事甚多。不得常如此問。不但光學識有限。所知無幾。不能置答。即能答亦無此精神工夫也。喻昧庵輯高僧傳四集。(彼在直隸省長公署作科長。請別人代為抄寫。彼自己略為標指。故致漏者不勝其多。即彼書中之錯謬。亦不勝其多。光但依彼之書略加校正。及稍改削而已。此書當為後來修者之指本而已。固不足以成書也。)成於前年九月。寄來祈為彼校。光以學淺兼無暇辭。彼云期三年則固可了。去年一年未看。今春方看其書。頗欠精詳。錯訛甚多。看一二天。擔擱幾天。於昨日方看完。以故汝信於廿三來。至今日方復耳。顯蔭之死。亦只知求勝求名。不知息心靜養。聞病中日常談說。不靜養故得此果。
(八)
問:
弟子無論居何地。清旦盥漱後。即披衣禮拜觀音大士。至精神困乏後。即就地趺坐持名。有時過於勞倦。坐即昏沈。或胡思亂想。間亦有身心暢適。坐半時許。如數分鐘之短者。亦有時手捻念珠。不覺從頭至尾三百餘顆之念珠。斯須即盡。心亦似知朗朗稱誦。但不甚明了焉爾。亦有時持咒。忽忘所持之咒。不覺糊裡糊塗念誦佛號。此等畢竟是何境界。尤望發引 。
答:
坐久不覺久。念久不覺久。此係心靜神凝所致。但不可以此為得。從茲努力做工夫。自可上進。若以此為得。則即此亦不得矣。況上進乎。
持咒昏沈念佛。念佛昏沈持咒。此係意識隨妄心正念轉變而現。初修者固多有此。若工夫有把持。庶可不致顛倒錯亂矣。然此顛倒錯亂。猶屬工夫所使。設無工夫。則並此糊裡糊塗之念亦不可得。況明白不錯乎。
般舟三昧。非今人所能行。汝作此說。其好高務勝耶。抑真為生死耶。如真為生死。當依凡夫通行之法。若博地凡夫。妄擬效過量聖人所行之法。則必至著魔退道。且請息此念。庶可得益耳。
光文鈔。意雖可取。文不足觀。蒙圓山岡野二開士欲為流通。實深慚愧。然菩薩為利眾生。即頭目髓腦尚肯捨。況光之蕪穢語言。蒙二大士提倡。俾一般初學。信仰淨宗。則光亦可仗彼二大士之功德。消除罪業。增長善根。得以往生西方。實為莫大之幸。
至於凡屬弘揚佛法之書。皆不得示有版權。若示則弘法之功德。不敵阻遏流通之罪過矣。
光冗事甚多。不得常如此問。不但光學識有限。所知無幾。不能置答。即能答亦無此精神工夫也。喻昧庵輯高僧傳四集。(彼在直隸省長公署作科長。請別人代為抄寫。彼自己略為標指。故致漏者不勝其多。即彼書中之錯謬。亦不勝其多。光但依彼之書略加校正。及稍改削而已。此書當為後來修者之指本而已。固不足以成書也。)成於前年九月。寄來祈為彼校。光以學淺兼無暇辭。彼云期三年則固可了。去年一年未看。今春方看其書。頗欠精詳。錯訛甚多。看一二天。擔擱幾天。於昨日方看完。以故汝信於廿三來。至今日方復耳。顯蔭之死。亦只知求勝求名。不知息心靜養。聞病中日常談說。不靜養故得此果。